(本网讯)甘肃省国税系统始终把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围绕三个“实”集中用劲,持续发力,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实践课堂上,努力书写为民造福的甘肃国税成绩单。
一、用实劲,层层打通帮扶“责任链”
通过党组谋划推动、领导示范带动、党员积极行动、绩效考核驱动、机关和系统联动,全面打通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链”:各级党组坚持机关和系统“一盘棋”,层层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07个,将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以考核倒逼帮扶责任落实到位。班子成员走在前、做表率,主动承担帮扶任务,带头开展入户调查,带动了脱贫任务的落实。全省国税系统选派党性强、能力强的91名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117人长期驻村,累计进村入户7.3万人次,驻村27.2万天,协助完善帮扶计划,保证了入户调查、民意反映、项目监督等帮扶工作常态化运行。4341名国税干部参与帮扶工作,帮扶155个贫困村79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惠农政策宣传、摸排群众困难和诉求、对接落实帮扶项目等工作。
二、做实功,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坚持走访调查常态化,着眼“四个找准”,因村施策,因户发力。一是找准贫困对象,详细了解帮扶户的家庭成员、主要收入来源、外出务工等情况,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增强了帮扶的精准性。二是找准群众需求,通过入户走访、集体座谈等方式,深入掌握贫困群众现实困难和诉求,增强了帮扶的针对性。三是找准贫困原因,区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措施,增强了帮扶的实效性。四是找准增收渠道,根据每个村在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反复论证确定帮扶项目和措施,确保项目和措施行得通、见实效、管长久,增强了帮扶的稳定性。在“四个找准”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累计自筹资金580多万元,多方协调资金近千万元,为帮扶村实施了道路硬化、人饮工程、村文化广场建设等260多个帮扶项目。大量帮扶项目的投入使用有力扶持了帮扶村的产业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门路,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快了帮扶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出实招,帮助贫困群众“解包袱”
在推动各帮扶项目和措施精准落地的同时,全省国税系统累计投入230多万元,通过发放“春节大礼包”、送化肥种子、梯田平整、危房改造、帮建学生食堂、向学龄儿童赠送“营养包”、邀请农科院等部门的专家教授举办农业种植养殖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开展送温暖、办实事、特困户临时救助活动460多次,帮助纾解了群众过冬、春耕、住房、入学等急难问题。同时抓住冬闲、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围绕农业法规、标准化种植养殖、务工技能、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大力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80多次,培训贫困群众4500多人次,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形成了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全省国税系统帮扶的155个贫困村79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600多户已经脱贫,脱贫率达到了84%,嘉峪关市国税局、兰州经济区国税局等单位的帮扶对象已经实现整村全部脱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