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要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脱贫,还要有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保障。
——题记
自从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来,两当县国税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足联系的站儿巷镇马庄村村情,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经过党组研究,选派了具有2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党员王忠民同志担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队长到马庄村驻村开展工作。同时克服全局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组成了由5名党组成员带头,16名党员参与的帮扶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帮扶工作。这不,队长老王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
转变身份,做好扶贫带头人
老王,何许人也?两当县国税局征收管理股股长王忠民是也,也是同事口中的王股长、年轻人口中的王叔,但这是“过去式”了,现在对他的正式称呼是:两当县国税局驻站儿巷镇马庄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这个最正确的表达,远不如一个“老王”来的贴切,而“老王”正是马庄村村民对王忠民工作最好的认可及肯定。
2015年7月开始,他从王股长到王队长,从国税局机关到马庄村,从机关到基层,老王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到马庄村这个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中,他在村上一住就是两年,成了一名“马庄人”;给工作队员做出了表率,给村干部带了个好头。
问诊把脉,当好脱贫领路人
为尽快打开驻村工作局面,必须掌握村情、民情,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在村两委班子的配合下,王忠民带领队员起早贪黑,挨家挨户,深入调研摸底。利用晚上时间分片多次到村民家中召开民情恳谈会,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他扎根马庄村,一步一个脚印,脱贫工作从“头”开始。掌握了马庄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期望等一手资料,找准了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全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制定了“马庄村扶贫开发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县国税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该局负责人给他说:“老王,方案出来了,关键是抓好落实,要人调剂人、要资金我们筹、要物资单位协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保证马庄村如期脱贫”。
勇于担当,做实践的行动者
通村泥路变通途。要想富,先修路;老王协调县直有关单位硬化通村道路5公里,村组道路5.1公里,拓宽改造村组道路3.2公里,硬化院落4100多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出行难的问题,马庄村的路通了,资源优势正在转化成经济优势,核桃等特产也运出了大山深沟,马庄村在致富的路上开始驰骋。
自来水管进家门。水是生命之源,马庄村祖祖辈辈都是从沟底往上挑水吃,生活用水靠下雨天接的房檐水,为了改变马庄村的吃水现状,县国税局支持90吨水泥、30台水泵,实施人饮工程4处,建立蓄水池5座。老王每天呆在工地,馒头、咸菜、方便面就是他一天到晚的伙食,通过他的协调努力,彻底解决了马庄村三个村民小组101户435人的吃水用水难问题,家家户户通了跟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老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扶贫资金解急需。根据贫困户需求,依托各自脱贫项目,解决贫困户资金需求。老王和两当县农村商业银行多方协调,为32户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190多万元,解决了农户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问题。和卫生主管部门协调为马庄村修建了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所,小病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得到医治,方便了村民,大家都说老王干了一件积德的好事!
路子找准,产业脱贫可持续
根据马庄村的自然环境和优势,为促进马庄村可持续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增强“造血功能”,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老王积极构思,培育产业环境,产业扶贫在马庄全面推开,马庄村的核桃种植、花椒种植、金银花种植等各项产业已经有了初步收益,2018年,猕猴桃、板栗、樱桃等种植正在谋划。长效、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会让明天的马庄村更美好。
老王很忙,舍了小家为大家
老母生病只剩妻子在医院忙前忙后,妻子腿摔伤了不能在身边照顾,当兵的儿子挤时间打的电话老是顾不上接……老王提起家人满是愧疚。但是马庄村谁家门前有棵树、谁家屋后有菜园、哪家屋里几口人、哪户种着几亩地……马庄的这些点点滴滴他都如数家珍。时间久了,老王和村民的距离近了,村民有啥事也愿意和他说,大到给儿子娶媳妇,小到家里人闹矛盾,村民把他当作贴心人,“老王”这个称呼蔓延到了马庄的每个角落。
相关新闻